一言八点
![]()
快人心!”四川乐山,一小学食堂里的11名普通员工,利用职务之便,将食堂里的优质肉制品偷偷带回家吃掉或者卖掉,4年时间里非法侵占了高达40多万元的食材!直到被发现的时候,这些人家里还有价值1848元的77斤排骨,网友:自己的孩子吃好了,全校的其他孩子可怎么办?
这件事曝光后,当地教育局没等家长们催,第二天就牵头开了全市校园食品安全会。会上校长们坐得笔直,谁都不敢低头——毕竟谁也说不准自家食堂有没有“小尾巴”。最让人意外的是,会议没光批评,反倒请了位搞企业管理的专家来讲课,主题就俩字:“较真”。
专家说的一句话让好多校长红了脸:“食堂不是‘自留地’,孩子的餐盘更不是‘糊涂账’。你们对食材克数的较真程度,就该像给孩子量身高体重一样仔细。”这话还真起了作用,没过一周,乐山不少学校的食堂就悄悄变了样。
就说城西那所实验小学,以前家长想进食堂看看,得提前三天申请,还得校长签字。现在不一样了,校门口贴了张“食堂开放日”排班表,每周一、三、五上午9点到11点,任何家长带身份证就能进,从食材卸货看到学生打饭,全程没人拦着。有次一位奶奶去看,正好碰上送肉的车来,她掏出手机对着肉检疫单拍,送货师傅笑着说:“阿姨您拍,我们这肉每天都有‘身份证’,您回家扫二维码还能看屠宰场视频呢。”
更有意思的是食材公示。以前菜谱就贴在食堂门口,字小得像蚂蚁,现在直接做成电子屏挂在教学楼大厅,当天用了多少斤排骨、多少克牛肉,甚至每块肉的进价都写得清清楚楚。有家长算过,现在孩子每天的肉量比以前多了近30克,“以前娃总说食堂肉少,现在回家主动说‘今天的红烧肉没吃完,留着当零食’。”
要说变化最大的,还是学校的“较真劲儿”。以前仓库钥匙谁都能借,现在得两个老师一起去领,一个管钥匙一个记台账,少一块肉都得查监控。有次验收组发现送来的鸡腿比订单少了2斤,当场就退了货,供应商跑来求情,校长直接说:“给孩子吃的东西,差一两都不行。”
家长们也从“旁观者”变成了“参与者”。以前班级群里聊食堂,总有人说“老师会管的”,现在大家自发建了个“食品安全监督群”,谁发现食堂地面有点油、菜叶子有点黄,拍张照发群里,后勤主任半小时内准回复处理结果。上周有个爸爸去接孩子,看到食堂阿姨切肉时手套破了个洞,当场指了出来,阿姨脸一红赶紧换了新的,第二天食堂就多了个“防护用品更换登记本”。
孩子们的变化更明显。以前放学路上,常有孩子缠着家长买烤肠,现在很少见了。有个二年级的小姑娘说:“食堂的排骨比外面的香,王阿姨今天还教我认‘检疫合格章’呢,说有这个章的肉才能吃。”
其实这事说到底,不是缺制度,而是缺“把孩子当自家娃”的责任心。你对食材斤斤计较,孩子的健康就多一分保障;你对流程马马虎虎,漏洞就可能变成“偷肉的口子”。现在乐山不少学校的食堂墙上都贴了句话:“每个孩子的餐盘里,都装着一个家庭的期待。”这话听着简单,做起来却需要每个人都多一点较真,少一点“差不多得了”。
总结:校园食品安全从来不是小事,它需要学校把管理做到“毛细血管”,家长把监督当成“自家事”,更需要每个人都明白:孩子的健康成长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只有学校较真、家长上心、监管到位,才能让每一份食材都真正进到孩子嘴里,让每所学校的食堂都配得上那句“孩子吃得香,家长才安心”。